姜梦婷携原创教育科技成果与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院达成合作,共筑智慧教育新未来

2024-05-11 09:07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392

在当前全球教育加速走向智能化、个性化、系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科技正逐渐从边缘工具走向核心引擎。近日,记者从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院获悉,知名国际教育专家姜梦婷女士与该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围绕其四项原创教育科技成果展开深度合作推广。此举标志着我国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原创技术正式迈向国际应用推广新阶段,也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范式。

此次合作涉及的四项核心成果包括: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智能指导平台V1.0、应用于智慧指导的人工智能自适应交流互动系统V1.0、一种基于物联网的VR云端一体化智慧指导系统V1.0以及基于智能分析的在线培养平台云资源管理系统V1.0。这些成果均由姜梦婷女士在长期教育实践与技术研究基础上自主研发,具备高度的系统化、标准化和可推广性。

姜梦婷女士现任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 IBDP 经济学教师及学科组长,拥有多年国际教育一线教学与教育系统管理经验,其研究成果聚焦于教育科技融合、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建构、教师支持系统搭建及教育资源智能化配置。作为行业内少数具备深厚实践背景与理论创新能力并行的专家型人才,姜梦婷在教育科技与管理系统融合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力。

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转化的重要平台,在技术孵化、政策引导、资源协调、国际推广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与实践基础。双方合作后,研究院将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教育院校、国际教育实验区、智慧校园联盟等平台中部署上述技术成果,推动原创教育系统的落地、转化与持续优化。

根据双方协议内容,此次合作模式涵盖:技术推广试点应用、技术场景融合测试、跨区域教育系统接口标准建设、智能教育决策辅助数据接入以及未来联合研发等多个层面。研究院同时明确将对接成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及“智慧校园共建计划”两大重点教育数字化项目,形成从学校应用到区域平台的多层级技术协同体系。

姜梦婷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育科技的核心不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理念驱动与系统结构设计能力。我们所构建的这套平台,是基于真实教学场景中教师困境、学生差异性及资源流通效率痛点所产生的思考与实践。与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合作,能帮助成果走出学校、走向系统、走进产业,在区域治理中产生数据价值,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示范作用。”

据悉,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智能指导平台V1.0目前已在香港理工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澳门国际中学等单位展开初步应用试点,结合该平台提供的学习行为分析模型和教学策略推送模块,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案精度显著提升,教师对学生发展状况的把握更加精细有效;应用于智慧指导的人工智能自适应交流互动系统V1.0则在“智慧校园行动计划”中作为教师智能辅导工具提供全学段支持,优化了师生之间的即时反馈与课后诊断流程。

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姜梦婷女士的成果不同于传统的工具型教育软件,其体系设计具备高度的战略性和模块融合能力,契合我们当前推进‘教育智能化底座工程’的技术架构需求。尤其是在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之间实现了完整闭环,具备推动区域教育决策智能化的现实价值。”

在此次合作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VR云端一体化智慧指导系统V1.0特别引起了多方关注。其通过VR+IoT架构整合,可在远程教学、实景模拟、科学实验等多种教育场景中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帮助解决实验资源稀缺、教学互动不足、课程趣味性弱等问题。目前已有多所教育单位表达出强烈应用意愿,研究院计划在2025年秋季学期前实现港澳5所学校的联合部署。

而基于智能分析的在线培养平台云资源管理系统V1.0则已被纳入“泛亚高校联合培养计划”平台作为核心系统,为教育资源共享、导师制管理、课程推荐引擎及学习成长路径追踪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形成高等教育层面的智能发展支持系统。

此次合作不仅是对姜梦婷个人教育技术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意味着我国在智慧教育系统设计、自主知识产权构建及教育系统性升级方面取得了阶段性重大突破。在全球教育技术逐步走向标准体系化建设的背景下,该类原创成果的推广对于提升中国教育科技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合作的持续推进,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院还计划与姜梦婷团队共同申报多项教育科技领域研究课题,探索以AI赋能教育公平、教育治理现代化、教师发展数字转型等课题方向。双方也将在技术标准研制、产业联盟对接、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协作,形成以原创成果为核心的教育科技生态体系。

教育科技不止是改变学习方式的工具,更是推动教育结构变革的力量。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姜梦婷与香港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合作正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缩影。未来,随着技术与理念的不断融合、资源与平台的高度协同,教育将变得更加智慧、有温度、具人本关怀,而这,正是中国教育创新走向世界的应有之路。/陈婧

责任编辑:小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快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