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专家孙校论文《光伏发电项目设计阶段的进度管理刍议》荣获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记者/赵欣怡)12月10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学术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年会以“创新驱动绿色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数千名清洁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行业精英。会上,国内知名清洁能源项目管理专家孙校凭借其学术论文《光伏发电项目设计阶段的进度管理刍议》脱颖而出,斩获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该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孙校学术研究能力的肯定,也为光伏发电项目管理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孙校现任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哥伦比亚分公司总经理,长期致力于光伏发电项目、填埋气发电项目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尤其在项目设计、进度优化及风险控制领域积累了十余年的从业经验和项目实践经验。此次获奖论文《光伏发电项目设计阶段的进度管理刍议》聚焦光伏项目设计阶段的进度管理难题,通过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提出了一套以动态协同、数字化工具应用为核心的管理模型。论文指出,设计阶段作为光伏项目落地的关键环节,其进度延误往往导致后续施工、并网等环节的连锁反应,而传统管理方法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项目需求。孙校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整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AI预测算法及多部门协同机制,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与资源调配精准度,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学术委员会对获奖论文的评审意见显示,孙校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与应用层面均展现出突破性价值。评审组组长、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副院长孙耀杰表示:“孙校的论文不仅填补了光伏项目管理领域在精细化进度控制方面的研究空白,更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可落地的工具设计,为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光伏项目降本增效、加速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领跑全球,但项目开发过程中因设计疏漏、进度失控导致的成本超支问题仍较为突出。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光伏项目平均建设周期较预期延长约15%,其中设计阶段延误占比高达40%。孙校在论文中强调,通过数字化管理工具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的实时协同,可有效缩短项目周期10%-20%,降低综合成本约8%。
此次获奖后,孙校在电话采访中透露他正进一步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进度追溯系统,旨在提升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透明度和协作效率。他表示:“未来光伏项目的竞争将聚焦于全流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我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助力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清洁能源赛道中保持领先优势。”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梁媛表示,孙校的研究成果是学术界与产业界深度融合的典范,彰显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前沿探索实力。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光伏发电作为主力能源形式的地位日益凸显,而高水平的项目管理研究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孙校此次获奖,无疑为这一进程注入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