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楼的故事

2020-09-16 17:26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4891

在北海公园台野池西岸,大门号是西城区文锦街 7 号,有一座仿照皇宫太和寺、绿玻璃廊顶、绿柱体、四周环绕韩柏玉须栏杆、华北、石狮等由颐和园转来的古建筑。" 这座名为文津楼的古建筑建于 1931 年,名为国家北平图书馆。1951 年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 年迁至海淀区白石桥新图书馆。它被称为古籍图书馆,属于北京图书馆的分支机构。1998 年,北京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成为国家古籍图书馆。


大部分的环境装饰都是古董。


文津楼是中国传统的宫廷建筑,其周边环境还装饰着传统的石碑、中国的手表、石狮、雕刻的花卉和石柱石等文物。


如今,读者如果到国图古籍馆,就能看到大门是三扇敞开的玻璃顶门座式红漆门,体量高大,气势雄伟。门前有一对石狮,与大门相得益彰。据记载:"藏书楼四周青瓦红墙。正门院落开阔,环境稀疏。主楼前的石碑,华仪,石狮(由圆明园安佑宫迁来)增强了庭院的环境格调。" 经考证,"主楼前的石狮来自圆明园安佑宫" 的说法是错误的。门前的石狮确实来自圆明园,而文津楼前的石狮则来自朝阳门的皇宫(俗称五爷楼)。此外,安佑宫门前没有石狮,古籍馆门前的石狮原在长春园东门前。


文津楼的前世今生

圆明园在1860年先是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又被八国联军洗劫。到民国时,圆明园已成废墟。在长春园东门建图书馆的负责人在荒野中看到石狮在废墟中倾斜许久,无人问津。石狮的雕凿按照明清时期石狮的标准完成,表现出皇家石狮的气势,工艺精湛,抬头低头,挺胸收腹,姿态威严他请当时的内务府同意出钱请跟班把几吨石狮运到城里,放在古籍馆大门前。两只石狮的内侧有一只56厘米长的小石狮。小石狮爬在大石狮的侧背玩耍,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古籍馆院内矗立着一对中国白玉石雕表,高约8米,下方为八角须台座。该华北原在圆明园安佑宫宫门外,原物中有两对花瑶。1925年燕京大学建校区时,有3个由美国牧师翟波携带,在北郊被警察拦下。其中一人在学校主楼前被押送到燕京大学,另一人则被北京警察局押送到市区。同年夏,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北海西岸建新馆时,将表置天安门前,圆明园余表运新馆,立于文津楼前


古籍博物馆东侧有"文元亭"石碑,原为故宫安友宫东亭的纪念碑。1931年,圆明园文物展览在中山公园举行,纪念碑被列为展览。展览结束后,石碑被移至北平图书馆内院东侧,并于1990年左右迁往新开的花园。题词为"文元亭",题为"乾隆甲武孟东御笔","甲乌"是乾隆清朝第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皇帝题字,碑上全是汉字对比,各占一半,现已风化,字迹不清。


其特点是:弓背深蹲,头螺旋毛卷曲大量,眼凹眉卷,鼻子由三个圆球组成,十分夸张,方口张开,舌头舔食,下巴胡须较短,胸前雕丝带挂一个鸾铃两缨,雄狮爪下,绣丝带象征力量短小,雌狮爪四足朝天。文津楼前,有一对石狮,巨大,雄伟,雄伟,总高3米多。石狮有两层基座,上基座为方盒式,座饰锦铺群花腾纹,下基座为数案式,雕刻山形纹。这些石狮是从衡太子家购买的。云启太子是清代康熙帝的第五个儿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晋太子冯亨,雍正十年(1732年)卒。衡太子王允启,又称五爷,世袭十一代,最后一位皇宫主御森于清朝四年(1865年)继承八分辅公,地位相差较大。


1931年4月20日,北京档案馆保存了北平市局的一封公函,记载了当年横进王富将石狮运往图书馆的路线。石狮的运送路线是:"从五业楼出发,走朝阳门街,猪城街,公县胡同,汉园,马神庙,景山东街,后门(店门),工厂桥,养猪路",最后到国家北平图书馆。


旧博物馆的藏品太分散了


当时为什么要建文津楼?这应该从晚清以来北京图书馆的发展开始。


20 世纪初,清朝已经摇摇欲坠,西方势力频繁涌入中国,西方文化也普遍存在。清朝 32 年光绪(1906 年),"教育世界" 发表了罗振宇的 "北京教师创建图书馆的私人讨论" 一文,并提出了建立社会公共图书馆的动议。虽然法庭在财务上感到尴尬和分心,但管理事务部军机部长张之洞仍然在法庭上玩。清朝元年(1909 年),他颁布了 "图书馆宪章",决定在北京开设图书馆,并要求各省开设图书馆。


当时朝廷穷,只有二百两银币被拨作基金,但在文献方面,法院同意收集热河文锦亭(承德避暑胜地)的 "四库泉书",以及内阁汉林书院的古籍藏书。1910 年 11 月,北京师大图书馆在石池北岸的光华寺临时设立,聘请了七名名誉管理人员。同年 12 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了 18 箱非常珍贵的敦煌经。


1913 年,教育部共拨 66 箱《古今图书集成》;1917 年,陕西送碑刻 445 种,教育部调地方志 154 部,碑刻 708 种;1922 年收到《新元史》60 册;大连图书馆 1929 年赠送《永乐大典》二卷;1930 年收到梁启超捐赠的书籍 130 箱,雷家圆明园,三海等工程模型图纸 37 箱,等等辛亥革命后,大量古籍文献陆续入藏北京教师图书馆。此外,北京教师图书馆还收到了一些故宫珍藏字画,以及一些私人捐赠和名人遗赠的礼物。近十年来,广化寺,国资监南学,中南海举仁堂,北海公园,中央公园(中山公园)开辟了读书阅览场所和冠化寺,国资监南学,中南海举仁堂,北海公园,中央公园(中山公园)以及宣武门头发胡同通俗图书馆,香炉营四西口洋楼等藏书楼分馆的读书阅览场所。


1928 年 5 月,北京教师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北平图书馆。1929 年 8 月,国家北平图书馆与北海北平图书馆合并,现更名为位于中南海巨仁堂的国家北平图书馆。教育部聘请蔡元培为馆长,袁同立为副馆长。


文津楼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图书馆。


随着北京教师图书馆馆藏的不断增加,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北京师大图书馆原址位于光华寺,空间狭小,交通偏僻,分馆规模大,馆藏分散,读者借书不便。因此,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决定拨出一百万银元与当时的教育部协商,选择一个名为 "北京图书馆" 但实际使用 "国家北平图书馆" 的新地点建设图书馆。


图书馆准备委员会在北海公园小云楼工作。教育部决定将北海西南墙外的皇家马圈开放空间与养蜂路仪东宫拱府游乐场合并,新建图书馆。皇家马圈属于官方土地,可以免费分配;在公共操场旁边有一支军队,通常士兵必须在操场上训练,所以他们不愿意撤退。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致函张学良,向陆军部拨款 2 万元。最后,公共操场上的土地被收复了。


图书馆筹备委员会颁布了 "北京图书馆馆藏和建筑式样选择条例"。指出新图书馆的设计可以是中文的,也可以是希腊文的,必须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功能要求,并与周围宫殿的环境相协调。在招标期间,共收到 17 幅图书馆设计风格的图纸。1927 年 8 月,经审查委员会评审后,莫里兰中标中标中式建筑模式,并根据招聘条例聘请莫里兰为新建筑的建筑工程师。


1931 年,新的图书馆大楼竣工,命名为文津大厦。文津楼的建筑仿照宫廷,反映北海琼岛分离的水。主楼为二楼,连着一楼,建筑物由一条平顶走廊连接,每栋楼都有一层地下楼。主楼一楼有演讲厅和展览厅,二楼是阅览室,后面是图书馆,连接走廊的两边是办公室。当时,文津楼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图书馆,藏书量最大。


1931年4月10日,国家北平图书馆致函北平公安局,说明图书馆收藏了大量名著"云义赵溪佳名",即大门外的街道将命名为"文津街"。5月18日,公安局致函北平图书馆:"奉命派工作人员联系北平图书馆进行调查,据介绍,这条小巷是根据贵馆的指示,从金澳牌坊向西三门穿过,到西安蒙内街西侧,再到文锦街西侧。"因为国家北平图书馆珍藏的"四库泉"文锦亭是最值钱的,博物馆前面的那条街没有名字,所以叫"文津街"。


1931年6月25日,国家北平图书馆新图书馆落成典礼举行,图书馆大门外的"文锦街"也正式挂牌使用。当时文津街很窄。北海大桥东侧有两条拱门,从福友街北门到东边,中间有三座正门楼。后来,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方门大楼被拆除。一九五四年北海大桥扩宽时,文锦街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快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